〖刻公章的:别人刻章600!你六万!〗
〖每次在打发票,收银员可能都得用“你是不是逗我玩”的眼神看这家公司的员工。〗
〖而且记不住。〗
〖楼上的应该没有打过发票吧,输入前五个字,公司名字就直接弹出来了。〗
. . . . . .
大明,永乐年间。
北京城,北市。
“名字这么长?招牌怎么挂?”
茶摊上,私塾老先生用食指在茶碗里沾上水,在桌上写了三行,才将公司名称写完。
“哈哈,人家可以写小一点嘛。”茶摊老板笑道。
私塾老先生摇了摇头,“招牌是一家店铺的门面,就像人的脸一样。”
“不求书法大家提字,至少也得方方正正。”他指着茶摊门口的旗帆解释道。
“后世有劳什子电子屏,不用写。”茶摊老板笑道。
“你可是忘了天幕的视频,有两家店挨在一起,一家是药店,一家是风水店,因为两家电子屏太小,闹出的笑话?”
茶摊上一时哄笑声不断,自是想起了数月前看过的视频。
有人请教道:“老秀才,后人取这个长的名字是为啥呢?”
“无非鹤立鸡群罢了。”
老秀才想表达的意思大概是:安吉拉宝贝生孩子——脱颖而出。
名字取的长,自然有人好奇,好奇的人多了,知名度就起来了。
“你们不好奇吗?”
众人点点头,“当然好奇啦,俺还真想知道这家公司是干啥的。”
“宝鸡是地名,少年和牛大叔是人。”
“生命的奇迹是形容词,最后的网络科技才是这家公司真正做的事。”
“老秀才,网络科技是啥?”又有人请教道。
老秀才解释道:“吾也不知,只知后人的手机与手机之间、电脑与电脑之间都需要联网才能互相联系,观看各种视频。”
“想来应当是取了蜘蛛结网之意,蜘蛛结网四通八达,以圆心向外扩散,从一点出发可到任何处,却又显得不杂乱,反正井井有条。”
“至于科技一词,便不用我解释了吧。”
闻言,众人点点头。
看了这么久的天幕,自是知晓,发明创造是科技,改进器具亦是科技。
. . . . . . .
【#破防语录#】
【成长的一个标志就是你意识到你所受的苦难没任何机八意义,就是特么单纯的倒霉。】
. . . . . .
评论区:
〖我觉得我所受到的苦难都是因为我的愚蠢和弱小。〗
〖以前过得太惨了,所以现在只是过上正常人的日子,我都感觉幸福了。〗
〖其实苦难本没有意义。〗
〖有些人打着成长的标签来向你表明痛苦的意义,实则他们就是无法避免,用来麻痹自己的。〗
〖有人好像都觉得苦难是有意义的,可是当我回忆从前的苦难,我只觉得那是一段糟糕的日子,并没有让我觉得因此而获得什么,反而令我失去了很多,我会想其实如果没有那些所以的苦难,我一定是更好,更快乐的。〗
〖苦难只是一种既定事实,并不值得感谢,〗
〖其实人这一辈子糟的很多罪都是毫无意义的,纯纯是为了折磨你的。〗
〖当你穷的时候你发现身边的人都无比真诚,教育你就是顺嘴的事,说话完全不用顾及你的感受。〗
. . . . . .
大明,永乐年间。
首善之地,北市。
茶摊又走来一位私塾老先生。
这人就是曾经在大明皇室第一场钓鱼大赛结束,在路边被汉王送了一条鱼的老者。
和卖豆腐的王婆一个姓,不过没有亲属关系。
他家是洪武年间,明军收复北京之后在此安家的。
王婆家则是燕王就藩之时,从陕西迁徙而来。
他以前也被众人戏称为老秀才。
不过现在大家尊称他为王老、老先生。
盖因当天让妻子不在叫自己夫君、改叫当家的之后,老秀才想通了、悟透了、放下了。
刚进茶摊,就听屋里坐着的那位老秀才吐槽后人,摇头晃脑念起后人语录。
“苦难怎么没意义呢?圣人有言: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
此言一出,引得众人嘲笑。
“哈哈,老秀才,你让圣人日复一日的种地试试?”
“就是,让圣人三伏天来打铁也成。”
“照你的说法,受苦受难就能成圣,这和后人口中的印度人,打不还手、骂不还口,坚信今生的苦难越大、来世福报越强,有区别吗?”
打铁的汉子补充道:“若是受苦受难是为了磨炼人,那我八岁丧父、十岁丧母,乞讨至十三岁,又入了打铁的行当,那我就不应该是铁匠,至少也得是一地知县。”
打铁汉子还是收着说的。
若是不收着,恐怕得拿自己和朱元璋相比。
洪武陛下年少丧父丧母,我也是。
他当乞丐,我也当了。
他当和尚,我当铁匠。
他当皇帝,我当个知府不过分吧?
“先帝亦是在苦难中成长,方有大明天下。”
“元末死的人多了去了,和洪武爷有相同境遇的人不在少数,为何只有洪武爷成就大业?”
老秀才:“那是因为先帝有天命眷顾。”
“哦~~~”打铁汉子拖着长长的尾音,双手合掌,发出啪的一声,又随即摊开,耸了耸肩,做了个小熊摊手的动作。
“所以,我说苦难没意义,有什么不对吗?”
“有天命眷顾之人所受的苦难,在成功之后,用后人的话来说,那便是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。”
“可若是你没有天命眷顾,苦难就是纯粹的苦难,除了让人活的累一点、苦一点,又有什么意义?”
老秀才怒拍桌案,放下一枚铜钱,满脸怒容的拂袖而去。
临走之时,看向刚刚坐下的王老秀才,“兄长,竖子不足与谋,还是离这群人远一些。”
王老秀才微笑着摇摇头,没有说话。
那日后,王老秀才便开始教授附近人的儿孙学识。
为了避免人说闲话,这家给块豆腐、那家给半块肉、他家又帮忙修一下农具,帮忙打把镰刀,便算交了束修。
有传言,朝廷有意改用后世文字,用后世拼音,教化天下,还有意改进科举制。
但改革从来不是上面人脑子一热,拍拍脑门就能做决定的。
改革从来都是循序渐进的。
从传出要改革的声音,到正式定下改革,至少需要数年。
中间要平衡各方利益,研究改革方向,定下轻重缓急,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预案。
如果皇帝一拍脑门,马上进行改革,大概率是隋炀帝的下场。
杨广:你再骂!你再骂!你再骂!
幼儿李世民:呜呜呜,他们骂你,你打我屁股干嘛?
所以,大明的科举,暂时同之前一样,至少数年间,不会做大的变动。
唯一可能的变动,就是加一些算术、科技之类的进去,还不能作为主流,只能作为支流,对大的科举方向进行一个辅助。
王老秀才几乎是免费教大家的儿孙知识,让大家有了个奔头,所以受众人尊敬,
没人教的话,即便看天幕,学会了后世的文字、明白许多道理、知晓后世的科技,又有什么用?
科举要考圣人语录的,这是最基础的一关。
“老先生,你这朋友忒讨人厌,我们是竖子,他又是个什么好玩意儿?”
“从小考到大,也没考出个什么名堂。”
王老先生叹了口气,说道:“他只是不甘于接受自己的平庸罢了,就像我以前一样。”
“哎,王老,他可比不上您,您可是活菩萨啊。”
“哈哈,王婆,我若是不教你家娃子读书识字,你不也喊我老秀才?”王老先生笑道。
“你们这是吃人嘴短,拿人手软。”
看起来像是嘲讽的话,王婆却没生气。
因为有些话,关系到了位,才会这么说。
王老秀才以前给人的感觉是明明很穷、很苦,却不食人间烟火,像高高在上的神灵一样。
而现在,却有了两分烟火气。